陳合強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海門 226103) 肉種雞在采用地面平養和兩高一低飼養或籠養育雛時都離不開墊料(或墊紙),墊料質量的好壞以及管理的優劣與否直接關系到種雞飼養的成敗。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重視墊料的管理,包括墊料的種類和特點、選用墊料的原則、育雛育成期及產蛋期的墊料管理、蛋箱墊料的管理、墊料質量及正確儲存合理使用墊料等。 1墊料的種類及特點。肉種雞生產中可供選用的墊料主要有:刨花、切割后的麥秸或稻草、稻殼、鋸末、沙子(僅適用于育成期和產蛋期)等。各種墊料的特點如下:鋸末有較多灰塵,有可能被雞采食,不宜使用;麥秸或稻草易結塊、不疏松,且容易發霉;稻殼易結塊較疏松但吸濕性差,還有可能被雞采食,最好和其它墊料混合使用;刨花不結塊較疏松,且有較好的吸濕性和降解性,是較好的墊料。 2選用墊料的原則 2.1選用的墊料應稀釋、疏松、干凈衛生、吸濕性好、低塵、無污染、有生物降解能力,并且要有可靠的生物安全保證,使雞群舒適。若使用稻殼作墊料,因其粉塵大,最好過篩后再使用。 2.2選用墊料時應考慮墊料的經濟適用性。使用何種墊料不僅取決于經濟因素,而且與原材料的市場供應情況密切相關。墊料應容易購買,來源可靠且價格低廉。使用足夠的高質量的墊料原料,保證墊料干燥、暖和并覆蓋整個地面。 2.3選擇無灰塵的墊料原料,避免過分潮濕;避免使用已經使用過的墊料;更新的墊料應經過消毒處理。 3育雛期的墊料管理。育雛期是種雞一生中最薄弱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墊料管理的好壞對育雛期的成活率和均勻度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育雛期墊料管理的重點主要是:墊料的消毒、墊料的厚度及平整性、墊料的溫度及濕度控制、籠養育雛墊紙的特殊管理等。 3.1墊料的消毒。墊料應經消毒并保持干凈衛生,避免使用發霉變質、污染結塊的墊料;同時,應勤翻、勤換墊料,防止潮濕;進雞前應對墊料進行細菌、霉菌監測,超標禁用。 3.2墊料的厚度及平整性 3.2.1建議1日齡墊料厚度為5—7cm。刨花或稻殼6公斤/平方米、扎碎的麥秸1.25公斤/平方米;使用刨花作墊料時,應均勻鋪設5-7厘米,如果墊料處理有問題,而且雞舍墊料溫度能達到28-30℃,可以適當減少墊料厚度;為了更易沖洗及墊料管理,建議雞舍采用水泥地面;墊料應鋪設在干燥的地面上,鋪設應均勻,這樣有利于飲水器的管理;冬天厚墊料育雛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2.2墊料應平整。墊料不平,會限制雛雞的采食和飲水,從而影響種雞的生長發育和均勻度。凸凹不平的墊料會造成地面溫度不均衡,令雛雞擁擠在凹陷的地方,不利于雛雞找到飼料和水,特別是在這些對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的階段。 3.2.3保持墊料均勻分布。通常燈光最亮的地方墊料較少,因為亮光點使雞群的活動性增加而將墊料刨掉。墊料少的地方雞糞較多,造成周圍的墊料也較少。裸露的地面通常與進入雞舍的冷空氣直接下降有關,這些地方應增加墊料。 3.3育雛早期墊料的溫度很關鍵。育雛時切記,墊料溫度對保持雛雞的健康和生產性能的發揮遠比空氣溫度重要得多。如果墊料溫度是 27 ℃ ,則表明雛雞育雛于真正的 27 ℃的溫度條件下,這樣就無須去過多關注雞舍空氣溫度是多少。因此,無論潮濕的墊料在什么時候被放置到雞舍,只要在進雞之前墊料還沒干燥,雛雞真實的育雛溫度一般要比控制系統顯示的溫度低 3-5 ℃ 。墊料潮濕并造成雞群冷應激并不僅僅發生在冬天寒冷季節,夏天同樣會發生類似的問題。 3.3.1根據氣候條件、墊料狀況以及季節變化,雞舍需要提前24-72小時預溫,以確保墊料溫度在進雞前達到32℃左右。同時應避免種雞在冷潮墊料上飼養,如:初生重42g的雛雞,正常環境條件下飼養至4天增至85g,但如在冷潮墊料上飼養,4天只有70g左右。表一、表二、表三分別顯示了育雛早期墊料溫度的重要性。 表一:墊料溫度對增重的影響(荷蘭450萬只商品雞統計數據) 墊料溫度(℃) | 飼料報酬率 | 日增重 | 20 | 1.52 | 50 | 22 | 1.51 | 50.6 | 24 | 1.5 | 51.2 | 26 | 1.49 | 51.8 | 28 | 1.48 | 52.4 | 30 | 1.47 | 53 | 32 | 1.46 | 53.6 | 差異(20-32) | 0.06 | 3.6 |
表二:墊料溫度對雛雞早期死亡的影響(美國360萬只雛雞冬季育雛的結果) 7天死亡率 | 墊料溫度 | 〈0.99 | 26.7 | 1.0-1.99 | 25 | 2.0-2.99 | 24.7 | 3.0-3.99 | 24.1 | 〉4 | 22.5 | 最好的10家 | 27.5 | 最差的10家 | 22.8 |
表三:不同墊料溫度對雞群生產性能的影響 墊料溫度(℃) | 25 | 30 | 7日齡體重(克) | 151 | 165 | 日增重(克) | 51.5 | 53 | 到1.5公斤時料肉比 | 1.48 | 1.45 |
3.3.2關注雞舍內上下的溫度差異。一般來講,地面的空氣溫度與60cm處的溫度相差2-4℃。表四中的實驗室數據表明,在實驗室內,空氣溫度和墊料溫度基本一致,但在實際生產中,兩者有明顯差異,一般相差3-8℃,該試驗說明:第一周的墊料溫度應保持在29.4℃以上。同時墊料溫度太低,也容易導致腹水癥的發生率增加。 表四:墊料溫度對腹水癥死亡率的影響 空氣溫度(℃) | 3周末 | 6周末 | 第1周 | 第2周 | 第3周 | 體重(磅) | FCR | 死亡率% | 腹水癥死亡率% | 35 | 32.2 | 29.4 | 1.768 | 1.35 | 2.29 | 0.83 | 32.2 | 29.4 | 26.7 | 1.752 | 1.37 | 3.12 | 0.83 | 29.4 | 26.7 | 23.9 | 1.746 | 1.39 | 1.67 | 0.62 | 26.7 | 23.9 | 21.1 | 1.664 | 1.42 | 4.79 | 2.5 |
3.4墊料濕度。育雛前3天的墊料濕度控制在10%,以后控制在25%。 3.5籠養育雛墊紙的特殊管理。許多籠養種雞用戶對墊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際上,籠養雞育雛時也應考慮墊料的溫度,籠養雞的墊料就是墊紙。籠養雞育雛時,在最初幾天里最好在籠具內鋪設1/2-2/3經過消毒處理過的墊紙,并使雛雞到達前墊紙的溫度達到30℃以上,這樣有利于初生雛卵黃的吸收利用,提高雛雞成活率和均勻度。 3.6育雛期在墊料(或墊紙)管理上應注意的問題:清理料盤中的墊料不能直接撒在墊料上;墊料潮濕時必須及時更換;應特別注意飲水器周圍的墊料必須干燥;灑水加濕時應避免造成墊料下的地面存水;不能直接將水灑在墊料上。籠養育雛時,墊紙濕后應及時更換。 3.7重視育雛早期墊料(墊紙)的溫度管理。建議育雛期的墊料(墊紙)溫度第一周達到32℃,第二周達到29℃。 4育成期和產蛋期的墊料管理。育成期如果飲水器管理不善會造成墊料潮濕,潮濕的墊料可產生氨氣,并且能造成公雞腳底潰爛而發展成成年公雞嚴重的腿病問題,必要時在育成、產蛋期可以據情適當控水。育成期每天應清掃墊料上的羽毛。育成期和產蛋期應每天翻墊料,墊料板結時可用煤鏟翻松;冬季如果用熱風爐取暖,導致墊料太干時可適當噴些水,以避免出現粉塵;太臟的墊料、潮濕墊料和發霉墊料要及時更換,盡量不要圖省事,往濕墊料上添加新墊料。籠養雞在育成期和產蛋期籠具墊網上的糞便每周應至少清理兩次,以確保墊網的清潔。 5產蛋期蛋箱墊料的特殊管理。應保持蛋箱中墊料的干凈衛生、不能缺失,如有糞便應及時清理更新。 6努力提高并改進墊料質量 6.1墊料質量差會直接影響雞群的健康。墊料如被霉菌或霉菌毒素污染,將降低雞的生產性能;墊料潮濕,會增加雞跗關節損傷和胴體等級降低的比例。 6.2實際生產中造成墊料質量差的原因主要是:墊料厚度太薄或太厚、潮濕結塊發霉、全程不換墊料、墊料濕后再添鋪新墊料、濕度高、飲水器設計與調整不合理、通風差、飼養密度高、高鹽或高蛋白飼料、利用的脂肪質量差及疾病引起的腸炎等。 6.3改進墊料質量。濕度較低的墊料能減少空氣中的氨氣濃度,有助于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良好的墊料質量也會減少足底皮炎的發生。生產實踐中可以通過良好的雞舍通風換氣;經常性翻動墊料;經常性出舊進新更換墊料;切實加強飲水器具管理等措施來改進墊料質量。同時,如果雞群健康,環境良好,管理得當,通過飼料營養方面的策略也會有助于保持墊料質量:避免飼料中粗蛋白水平和鹽分過高、避免使用消化率較差和粗纖維較高的原料、使用高質量的油脂,有助于避免腸道功能紊亂而造成的墊料潮濕問題等。 7正確儲存合理使用墊料 7.1正確儲存墊料。雞場墊料應儲存在干燥的地方;墊料儲存時應避免受天氣影響,而且應注意生物安全,防止蟲害和野鳥接觸。 7.2合理使用墊料,確保墊料干燥。避免因營養方面造成墊料潮濕。墊料進入雞舍之前盡可能保持干燥,在比較溫暖的氣候情況下,新墊料最好在進雞前幾天就放入雞舍,并且每天在溫度較高時進行通風,使墊料干燥。雞舍清洗消毒后,確保地面干燥后再放置新墊料或地面干燥后每天先進行一定時間的通風,使雞舍完全干燥后再鋪上新墊料。如果雞舍安裝有吊扇,雞舍預溫時可以開啟,這樣不僅能利用雞舍上方的熱空氣,而且能增加雞舍空氣流動,有利于墊料干燥。 |